
-
杨老师 15962265536
-
彭老师 15962256606
-
闵老师 13661817421
在网络中,“打卡”这个词用来提醒人们为戒除某些坏习惯所做的承诺,或者为了养成一个好习惯而努力,而“社群打卡”就是社群中的成员为了养成某一个习惯所采取的某一种行为。
上海宣传片制作表示在社群中,“打卡”活动的作用有以下3个方面。
第*一,群成员在社群中“打卡”意味着一种承诺,是对很多人的一个公开承诺,这比实际生活中宣称接受同事监督更贴近心灵深处,作用更大。
第*二,群成员在社群中“打卡”代表一种态度,代表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,代表执行的认真程度,这也就决定了这个事情的结果。
第三,群成员在社群中“打卡”有助于养成好习惯,因为“打卡”就是在培养另一种习惯而克服坏习惯。习惯的培养和克服有它自身的规律,“打卡”是一种有*效地养成好习惯的方式。
例如,“结构思考力”社群的“打卡”,要求群成员针对“每日一问”,用3个结构来回答,进行“打卡”,以此让群成员养成结构化的思维习惯,如图5-6所示。对于社群来说,“打卡”不但能够通过群成员高质量的输出来保持质量,还能提高社群的活跃度。
那么,一个社群的打卡活动应该如何规划与运营呢?
1.“打卡”规则的设置
一般来说,“打卡”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押金制:例如,群成员交100元押金,如果完成要求的任务,可以收到退还的押金,否则押金流入奖金池,奖励给“打卡”优*秀者。
淘汰制:例如,至少“打卡”18天才有*机会留在“打卡”群。
监督制:例如,每个群成员的表现都会被记录和统计,每个群成员的“打卡”表会被看见。
激励制:例如,设置“zui美厨娘奖”“zui佳逆袭奖”“zui励志大叔奖”“zui有爱妈妈奖”等,精美的证书给群成员满满的成就感。
迭代制:不断地迭代打卡规则,增加板块,提升社群活跃度与群成员体验感,删减效果不好的板块。
2.“打卡”的运营分工
社群打卡一般是个长线且很烦琐的过程,对于主题明确、统一打卡内容的社群,zui重要的是按照时间轴,做好纵向的管理分配,如“结构思考力”社群的“每日一问”打卡活动,包括选题、公告、点评、收集、评优等工作,一般会在上午由一位导师提出问题,当天群成员根据这个问题进行“打卡”,分享自己的答案。运营者会把全部打卡素材的Exce1文件,提供给导师。之后,针对大家打卡内容,导师团会进行反馈。但是,对于规则多、分组设置、环节丰富的打卡社群来说,这意味着运营难度加大。如果要维持比较高的水准,激励群成员持续输出有质量的“打卡”内容,就需要多名运营者投入相当多的时间,配合得当、分工明确,而zui重要的是用心。
3.“打卡”环境的营造
群成员如果能够持续参与“打卡”活动,除了群成员的自制,也对社群中的氛围提出了高要求,只有营造恰当的氛围,才能让群成员们的“打卡”更加持*久。
榜样:很多人在加入打卡群时,是自律界的“小白”,还有一些加班族、妈妈们会担心自己没时间打卡。因此,设立榜样成员是很好的办法。
鼓励:在打卡群,群成员们曾经放下的小爱好会被重新拾起。这时就需要运营者及时鼓励群成员。
反馈:鼓励虽然有用,但时间久了运营者会感觉“词穷”,群成员也会慢慢疲倦。
除了鼓励和赞美,运营者还要营造相互点评,共同进步的氛围。例如,每个运营者分别负责一天的“轮流执勤”,在轮值的这一天,要至少为5个成员进行反馈,反馈的内容不能仅仅是“好棒”“做得好”这种宽泛的表扬,而应该尽量具体、有建议。
竞争:要发挥群成员的主观能动性,只有鼓励和反馈的正向氛围还不足,运营者还需要营造竞争氛围。例如,可以采取晋级竞争、输出竞争等方法。
趣味:很多新加入“打卡”的群成员,对有诸多环节设置的社群很有新鲜感,但对于已经坚持了多轮以上的“元老”来说,运营者也必*须根据他们的需要而变化“打卡”方式。
惊喜:例如,运营者为打卡社群邀约一位真*正的“大咖”来做分享,突然发放丰厚的活动奖品等。
感动:“打卡”群还应是个有温度的社群。例如,怀孕妈妈坚持到生娃前几天还在“打卡”,有人数着自己坚持“打卡”了多少轮等。这些行为都属于社群感动行为,运营者应当予以及时的鼓励。
约定:很多社群会有严格的规定,例如,不能发广告、非群主不能加人、规定时间禁言。更好的做法是在建群的初期社群就形成良好的社群文化,运营者发动全体成员共同监督,和群成员一起形成约定。